论文检索
期刊
全部知识仓储预印本开放期刊机构
高级检索

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在小鼠骨骼肌和人血液中诱导的免疫反应与毒性效应OA北大核心CSTPCDMEDLINE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GO)在小鼠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免疫反应性,评估其毒性效应。方法超声破碎法制备GO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仪测定悬浮于去离子水和PBS的GO纳米颗粒粒径与表面电荷。将不同浓度(0.5、1和2mg/mL)的GO悬浮液或PBS分别注入C57BL/6小鼠腓肠肌,HE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小鼠体内炎症和免疫反应性。采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和血栓弹性描记图(TEG)观察GO对体外人血红细胞形态、溶血和凝血的影响。结果动态光散射研究显示,与水悬浮液相比,GO颗粒的PBS悬浮液具有更优的胶体分散性、稳定性、表面电荷效应及体内微环境模拟性。HE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小鼠腓肠肌中GO植入区周围的炎症浸润、肌纤维变性以及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包括F4/80^(+)、CD11b^(+)、CD11c+的平均阳性荧光面积百分比和CD3^(+)CD4^(+)细胞数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相比低浓度(0.002和0.02mg/mL)的GO和PBS,较高浓度(0.2、2和20mg/mL)的GO可使体外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并引起红细胞溶血(P<0.05)。TEG显示,相较低浓度组和PBS组,高浓度GO组的多项血液凝固参数(K,α,R和MA)出现明显异常。结论GO可持久诱导炎症和免疫反应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骨骼肌肌肉毒性和体外血液毒性。

孙益明;黄爱兰;赵志;宋晨;赖桂华;

蚌埠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30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安徽蚌埠233030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组织工程构建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

预防医学

氧化石墨烯;免疫反应;肌肉毒性;血液毒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4 (004)

P.617-626 / 10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KJ2021A0764,KJ2017A211)。

10.12122/j.issn.1673-4254.2024.04.01

评论

下载量:0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