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检索
期刊
全部知识仓储预印本开放期刊机构
高级检索

生态转型模式对吕梁山红枣经济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为探究吕梁山区红枣经济林不同生态转型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试验选取该地区5种主要的生态转换模式,分别为枣林撂荒(AF)、枣林补种黄芪-柴胡(MM)、补种苜蓿(AL)、补植油松(CP)、补植侧柏(PO),并以清耕枣林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CK相比,除AF模式外,其他生态模式提高了>2.0 mm及>0.25 mm团聚体含量,增量分别为3.75%~9.31%和1.68%~10.36%;同时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增量分别为0.05~0.19、0.03~0.10 mm,CP模式提高幅度最大;(2)所有生态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量为0.24~4.72 g·kg^(-1),提高幅度为9.25%~182.10%,同时提高了土壤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3)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主要来自于>0.25 mm团聚体,所有生态模式均提高了土壤>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增量为4.20%~22.96%;(4)土壤有机碳及>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红枣林补植油松模式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

王荟;孙琳;李嘉琦;沐春恒;樊文华;殷海善;王改玲;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红枣经济林;生态转型模式;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吕梁山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002)

P.80-87 / 8

山西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203021211264)。

10.7606/j.issn.1000-7601.2024.02.10

评论

下载量:0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