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检索
期刊
全部知识仓储预印本开放期刊机构
高级检索

基于MCR模型的村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以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OA北大核心CSTPCD

中文摘要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南国新;吕春娟;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测绘与仪器

土地整治分区;空间适宜性;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南辛窑村;山西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 (002)

P.266-279 / 14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03021224143);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20224)。

10.13254/j.jare.2023.0259

评论

下载量:0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