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检索
期刊
全部知识仓储预印本开放期刊机构
高级检索

《资本论》潜在界分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OA北大核心CHSSCD

中文摘要

《资本论》及其手稿基于人的类本质要求,把劳动潜在界分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环节.前者即劳动者在精神中,为改造劳动对象供给根据与精神动力保障的劳动;后者即基于前者生产预期产品的劳动.二者纵向贯通并相互构成,显现为自由属性与必然属性两个层次.完整和持续演进的劳动展现为四个递进性阶段:以生产改造劳动对象所依赖的精神保障为主题的第一阶段,显现为三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内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改造劳动对象为主题的第二阶段,显现为两个递进性层次构成的外在性劳动主导型劳动形态;以物化劳动为主题的第三阶段,显现为无地位差别的内在性、外在性劳动凝聚成的物化性劳动形态,这三阶段递进性展开,构成一个劳动周期;以上下劳动周期继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四阶段,显现为跨周期性内在—外在融合性劳动形态.上述四阶段递进性展开,共同构成内、外在性劳动内蕴的劳动一般机理.内、外在性劳动范畴及其内蕴劳动一般机理的出场,启动了唯物史观双重转向进程,深化了关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脑体分工理论,促成了劳动理论传统资源创造性整合.

肖士英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资本论》;内在性劳动;外在性劳动;人的类本质;劳动机理

《学术界》 2024 (002)

5-21 / 17

10.3969/j.issn.1002-1698.2024.02.001

评论

下载量:0
点击量:0